陕西革命的先驱者—王尚德
王尚德(1891.9~1946.8),又名璋峰,化名汪琴声,清光绪十七年(1891)9月1出生于渭南县赤水镇(今渭南市临渭区向阳街道办事处)郭壕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郭兆清,前清秀才。尚德两岁丧母,因兄弟姊妹多,作了姚李堡村舅父王兴贵的继子,改姓王。二十三年(1897),王尚德在本村私塾读书。三十四年(1908),考入渭南县城象峰学堂。宣统三年(1911)转学到西安健本高小,后又考入西安法政专门学校。民国七年(1918)年秋,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在读书期间,他积极追随学生领袖恽代英、林育南,结识了肖楚女、施洋、林育英(张浩)、李求实等进步青年。接触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阶级斗争》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书刊。“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入恽代英、林育南领导的武汉地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次年春,参加恽代英、林育南创办的以“传播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利群书社”。民国十年(1921)夏,又参加了恽代英、林育南组织的“共存社”,担任该社的营业委员。次年7月前,王尚德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民国十一年(1922)7月,王尚德从中华大学毕业,受中共武汉党组织和董必武派遣回陕创建团组织。回乡后,他筹集资金,以赤水镇南边的法济寺旧址为校址,于9月建起私立赤水两等职业小学,次年改名私立赤水职业学校(简称“赤职”)。把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为据点,同张浩如,刘建侯一起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组织,王尚德任书记,与中央直接发生关系。王尚德通过多种方式,先后在“赤职”建立起“青年励志社”,在三原县渭北中学、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建立“青年自进团”,在西安成德中学建立“青年文学社”,在华县高塘谷堆小学建立“高九(高塘九里)青年同志会”。
民国十三年(1924)6月16日,王尚德根据团中央的指示,正式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支部干事会,张浩如任干事会会长,王尚德任书记。7月,改称为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特别支部,王尚德任书记。十四年(1925)2月1日,王尚德主持召开了团赤水、西安特支及华县、三原进步青年团体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华县、三原两地团的支部。他根据党、团中央指示,在赤水召开了陕东国民会议促成大会,发表宣言,通电全国,拥护孙中山北上召开国民会议。同年春,在陕西国民军联军驱逐刘镇华的斗争中,王尚德同高塘团组织的负责人陈述善一起,发动渭南、华县一带农民,支援国民军联军,袭击刘军溃部,收缴了大批枪支弹药。同年5月,王尚德发动渭华地区的学生参加驱逐陕西督军吴新田的斗争,印发了大量传单,由赤水镇一直散发到渭南县城,声讨吴新田打伤学生的罪行。“五卅”惨案发生后,王尚德同共产党人魏野畴等发起召开了全陕学生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起陕西学生联合会总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后援活动。这年暑假,他同魏野畴、耿炳光、李子健、赵葆华等在三原渭北中学举办“夏令讲学会”,参加会议的有西安、三原等地六七十名学联代表和进步青年,由王尚德宣讲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知识和农民运动课程。同年9月,魏野畴、刘含初(共产党员)等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设立或改组各地国民党部,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指示,成立了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王尚德受省临时党部委派,在渭、华建立起国民党区、县党部。许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加入国民党,以此名义进行革命活动。11月22日,王尚德派张宗适(团赤水特支书记)、雷光显(共青团员)在渭南县东张村创建了陕西地区最早的农民协会—东张村乡农民协会。12月底,王尚德及“赤职”六七名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建立起中共赤水特别支部,王任书记。
民国十五年(1926)春,镇嵩军总司令刘镇华率军10余万进潼关,围困西安,下令通缉王尚德等共产党人。5月间,王尚德受恽代英电召到广州黄埔军校政治部搞宣传工作。9月,黄埔军校中共组织派他与刘志丹、唐澍等十余名共产党员到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中工作。王尚德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政治处宣传科科长。十六年1月21日,以共产党为主体的国民党陕西省执行委员会成立。王尚德随军到西安,被选为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后递补为农民部长。不久,调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印刷局局长,出版了《国民日报》(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机关报)、《新国民军报》(国民军联军驻陕总政治部办)及大量的马列著作和革命书刊。同年3月27日,陕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成立,王尚德为负责人之一,他积极投入农运活动,使陕西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至5月底,全省建有农民协会的县达50个,会员41万余人,农民自卫武装数达10万人以上,是全国农运较活跃的地区之一。7月,冯玉祥随蒋介石背叛革命,在陕西“清党”,王尚德按照上级指示,返回家中,以教师的身份,在赤水和高塘一带发动农民,恢复农民协会,发展党团组织。
民国十七年(1928)渭华起义期间,王尚德先后在许权中部队和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负责农民运动和宣传工作,起草了著名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布告》,参与崇凝和高塘地区部分村苏维埃的筹建工作。在高塘镇举行的军民联欢大会上,王尚德讲话,号召人民在军队支持下,用武器埋葬旧世界,打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天下。渭华起义失败后,王尚德随司令部南撤洛南。8月,部队辗转河南邓县。他化名汪琴声,到唐河农村私塾任教,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不久,任中共豫西南特委委员兼组织部长。11月26日,王尚德由于叛徒出卖被捕,转押开封、南阳等地,经中共党组织营救,于次年初获释。党组织安排他在邓县县立第一小学任教。他从进步学生中培养、吸收党团员,组织学生在校外兴办夜校,发动群众抗税、抗捐。9月,王尚德被选为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委员、中共鄂豫边区特别委员会委员。先后在南阳宛南中学任教,在《宛南日报》任编辑,到宛南中学组织学生运动。十九年(1930)夏,王尚德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2月底获释。
民国二十年(1931)春,王尚德改名璋峰,在西安《西北文化日报》任营业部主任。二十二年(1933)7月,中共陕西省委常委杜衡被捕叛变,省委和关中地区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同年冬,王尚德回到家乡,筹建渭南私立赤水初级农业职业学校。为了解决办校资金,实行以工养学,先后办起秦峰木厂、赤水棉花运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皮裘厂、砖瓦厂,后又修筑了慈惠渠,开设了面粉厂等。二十五年(1936)秋,渭南私立赤水初级农业职业学校(简称“赤农”)正式开学,王任校长兼语文教员。同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王尚德赴西安,任西北各界抗日救国会联合会委员,开展统战工作。年末,党中央派张德生、贾拓夫、汪锋、欧阳钦等来西安重建陕西省委,贾拓夫与王尚德接上了组织关系,即调王到党领导下的陕西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工作。二十六年(1937)1月,被该委员会派往乾县任县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主任,他迅速建立了各界抗日救亡团体,创办抗日报纸《人民日报》,培养抗日宣传骨干,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4月,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回到赤水,在赤水初级农业职业学校进步学生中培养、发展党员4名,建立起赤水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党支部。并抽调数十名党员学生到渭南县抗日义壮队、县民众教育馆及崇凝一带的小学工作。二十八年(1939)至二十九年(1940)夏,赤水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毕业的“二八级”、“二九级”学生120余人,其中有80余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三十年(1941)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同年5月29日,胡宗南第一师逮捕了王尚德,押在华县东城街西寨堡(胡宗南第一军第一师特务营驻地)。后转押到西安太阳庙门街的西安办公厅调查科特种拘留所。胡宗南亲自出面劝降,敬烟倒茶,以封官许愿相诱惑,王尚德只淡淡一笑,不予理睬。三十四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通过西北文化日报社的具保,王尚德获释。三十五年6月,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暗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8月,党中央获悉王尚德处境危险,即电示关中地委从速救他脱险。而国民党便衣特务段振武、董文宏等抢先动手,于8月13日清晨,将他骗到赤水农业职业中学西侧水渠边杀害,时年55岁。
民国三十八年(1949)8月13日,在王尚德牺牲三周年之际,渭南县人民政府将段振武等人处决于王尚德墓前,以祭奠他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