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瑜华
他们涉千山越万水,
驰骋南北疆场,
力挽民众于水火,
推得中国革命的车轮滚滚,
写尽风流人生。
他们每一个足迹,
都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
他们每一个人,
都是中国革命史书的缩影。
面对他们,
如面对历史的丰碑,
会令你油然而生满腔敬佩。
——每当我吟咏这些诗句时,眼前就会浮现出南郑籍将军杜瑜华的身影。老将军出身贫寒,少小离家,投身革命。30年代入党,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征战南北,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他历任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大队长、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副团长,定唐支队队长,晋察冀四旅参谋长,四纵11旅副旅长,19兵团189师师长,63军参谋长、副军长,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等。1961年荣膺少将军衔。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逝世。60余年的革命生涯就是中国革命史诗中的一曲赞歌;发生在他身上的许多传奇故事,无一不令人激动难忘,油然而生满腔敬佩。
策动起义,创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
1914年4月,杜瑜华出生在今南郑县阳春镇瞿义村西沟坝一户贫苦农家。时逢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军阀吴新田驻汉期间,百般欺压百姓,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杜瑜华之父因交不起税款,被摧款委员抓去,抄家封门,使正上小学的他被迫辍学,四处流浪,后到进驻汉中的冯玉祥部当了兵,之后又跑去西安考入杨虎城的宪兵学堂当兵。该学堂政治教官谢滋山(即谢华)是地下共产党员,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3月,经谢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协助谢做兵运工作。后又考入步兵训练班,结业后先后任特务团排长、区队长。因杜瑜华经常宣传共产党主张,引起上司怀疑,军法处欲逮捕他,地下党组织及时将他转移。
1935年冬,时任中共西北特支书记的谢华,派杜瑜华和共产党员杨江、沈敏赴安康策反保安大队,因该大队的何继周(即何振亚)队长思想进步,愿接受党的领导,出身贫苦的大多数士兵对红军有良好印象。经过周密工作,起义时机渐趋成熟。但杜瑜华他们的工作被人密报给安康地区专员魏席儒,魏立即下令整训保安大队,企图借机缴械。杜瑜华等与何继周遂即决定下令将保安大队拉出来,并急报西北特支批准。1936年保安大队正式宣布起义,在安康诞生了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何继周任军长,沈敏任政委,杜瑜华为参谋长。起义后,抗日第一军在柞水、镇安等地发动群众抗日救国,但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堵截。部队借助地利人熟等条件,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神出鬼没地转战陕南山区,并配合红74师巩固陕南根据地。当年底,因应对西安事变的复杂形势,中央军委命令陕南抗日第一军与红74军参加西北抗日联军南路军,开赴潼关一线破敌,以阻止蒋介石军队入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杜瑜华等按照西北特支的指示,率部赶赴咸阳,接受红15军团领导。军团派李雪三等干部整训抗日第一军。后被改编为红15军团警卫团。
机智勇敢,痛击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伊始,杜瑜华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于1943年2月调任晋察冀军区骑兵团任副团长。其时,日寇正在疯狂推行“三光”政策。为粉碎日本鬼子的“扫荡”、“封锁”,抗日军民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是年秋季的一天,鬼子兵数路合围骑兵团,杜瑜华带队一天突围三次,顾不上吃饭喝水,后利用夜色掩护突出重围,但在定县马耳山又被敌围。杜瑜华与战士们经过拼刺刀、冲山头,最后跳下万丈悬崖(幸被树木拦住活了下来),才脱离敌人。1944年杜担任定唐支队长后,率部挺进敌后,组成精干的武工队,深入村庄,发动群众,组织基干民兵,运用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打击敌人。尤其是他们发动群众修建的地道网,纵横交织、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坚固,又隐蔽,安全保障及作战设施应有尽有。地道外设有瞭望孔、射击孔和暗堡,与地道连接,随时痛歼来犯之敌。一次,鬼子兵气势汹汹地扫荡村庄,杜瑜华带部队及民兵先在村外伏击,打死几名鬼子兵,当大队鬼子进村后,他又组织火力在屋顶放冷枪,让鬼子摸不着头脑。当敌人用机枪疯狂扫射时,部队和民兵立即隐入地道,鬼子兵找不到目标,只是瞎打一通。后来鬼子兵在村中搜查,杜瑜华又指挥战士、民兵利用暗堡、射孔齐开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狼狈逃窜。
(朱林枫)